不得不说柚子的敏感度始终是保持前列。
最近的预判和盘中的对证,得出的结论:
——逻辑是必然有用的
但是此逻辑是自然规律,而非个人创造的,任何的个人的表示,都要建立在自然规律的基础上。
而非去追求字面上的意思然后再发散思维和想象。
案例—何为共振:
个人理解:首先是板块的放量,从而带动了指数的上行,这才叫共振向上,本质是量能的流入,且量很大,大到能刺激一个大板块的逆势行为。
推导:那么大的量的=共识很大,必然是产业内部发生了变化,才能被那么多人去关注;
所以共振的强势板块是底层逻辑的变化,引发了量能的堆量逆势行为。
——强的产业逻辑变化,而非所谓的共振。
如果只是简单的理解为共振就强,很多时候,例如当下的护盘,当流动性枯竭,抛压很亲轻很轻,护盘资金进入沪深1000ETF或者2000etf, 就是能做到普涨的。
——但这共振,无用。
今天开盘即巅峰,一口气闷杀了所有,大家都反应不过来;
通常护盘资金肯定是要努力发力的;
往下就是质押盘和融资盘,那就不是下跌了,而是风险敞口的暴露。
可是能阻止么?
——没有放量的下跌,内生的流动性就无法恢复。
存量市场,无量,就不是底部;
逆水行舟,不进则退,人生如此,大自然的演变规律亦是如此。
进一步推导:
当护盘资金发力,而不能扭转趋势,当时被闷杀的资金开始缓过来,自然是要开始及时推出的。
反应在盘面上,就是开始不断的放量;
——这是人性,避险的心理;
放量不是成交回暖,而是恐慌性卖出的量。
同理:大盘的牵引力,没有资金能抵抗,因为变量从来不会片刻转变,都是缓慢演化最终形成的:
——量变产生质变,质变的好坏那是方向的问题。
(超大规模的外力,例如几万亿的平准,例外)
这点最近半年观察,是经得起验证的。
操作上:按理说这时候不能下场的。
但是极端情况,酝酿极端行为;
恐慌会引发抱团,往辨识度的方向抱团避险;
——这时候的情绪抱团,侥幸心理为主。
总是不能空,也不想空,相信自己的选择就是能独立于盘外。
——这也是为什么看对和做对之间真正的阻碍。
不能保持客观,就很难做到知行合一。
总之逻辑有用,但是得是底层的逻辑,真正能诱发资金运动行为和方向的;
至于如何称呼形容,那是自己的事;
当然也不能忽视一些自媒体的变量,很多直播给散户新手传播的某些词汇,是会加剧一些行为的;
好比量化t0策略交易,放大了日内波动。
抖音的直播放大了追涨杀跌,某些人气股可能因为某些宣传,从而让资金的追涨行为更加的猛烈。
——这点后续再整理整理,具体如何应对。
总之,不能上头,逻辑这东西就是最有用的。
知行合一就是要抛弃惰性和侥幸心理,用客观规律去看待事物的发展。